关于印发《永吉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“送教上门”工作实施方案》的通知
全县各中小学:
现将《永吉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“送教上门”工作实施方案》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,认真组织实施。
永吉县教育局
2020年8月2日
永吉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
“送教上门”工作实施方案
为深入推进我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,围绕“特殊学生一个不放弃”工作目标,进一步完善“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、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、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”的全纳融合教育体系,不断提升我县特殊教育水平,针对重度残疾儿童不具备入校学习条件的实际,特制定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“送教上门”工作实施方案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,牢固树立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理念,深入推进融合教育,提高我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,实现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“全覆盖、零拒绝”的目标,切实保障每一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,进一步推进我县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。
二、工作对象
我县户籍且在本县居住,不能到校就读、需要专人护理的义务教育阶段6-15周岁持残疾证的适龄儿童少年。
三、工作原则
送教上门服务遵循“家庭自愿、定期入户、因需施教、免费教育”的原则,示范教育和指导家长相结合原则,“医教”相结合的原则。
四、工作内容
送教上门服务的内容侧重残疾儿童少年身体、心理康复,残疾儿童少年潜能开发,认知能力、语言能力、运动协调能力、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训练等。
(一)科学选择教学内容。送教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备教材,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,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、生活自理训练。
(二)科学进行康复训练。针对特殊学生的感知、运动、语言等缺陷进行补偿,康复医生参与进行医教结合康复训练。
(三)科学指导家校合作。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常识培训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,形成家校合力。
五、师资保障
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、热爱残疾学生,思想、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,开展“送教上门”工作。为确保送教老师的人身安全,每次送教人员不得少于两人。送教教师工作必须认真负责,对服务对象负责,尊重服务对象,爱护服务对象,为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成长尽心尽责。依托县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开展全县“送教上门”教师的在线培训,以“一对一”的方式及时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,提高教师的送教水平。
六、工作要求
(一)成立工作小组,制定工作方案。教育局成立由主管局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工作。各相关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,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,主要领导亲自抓,分管领导具体抓,骨干老师带头干。按照“一人一案”的原则,制定“送教上门”工作方案并上交教育局报备。
(二)全面系统普查,完成教育安置。一是相关学校需在规定时间完成《全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监测系统》中残疾儿童信息核查及初步教育安置工作;二是各义务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需在6月末前完成全县残疾儿童少年信息核查工作及教育安置工作(以残联名单为准);三是9月末前,各学校需对本乡镇2020年新入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建立学籍,做到全覆盖,确保我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标。各校在进行事业单位年报时要核准残疾儿童数据,确保准确无遗漏。
(三)建立管理机制,保障持续发展。一是建立台账,各学校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信息台账,送教上门学生台账,小学送教上门毕业生去向台账;二是建立学籍,全县所有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需全部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,正常办理入学和毕业手续,为方便管理,也可单独设立“送教上门班”;三是建立档案,按照“一人一案”原则,为每一位残疾儿童建立“送教上门”工作档案,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信息表、送教方案(含日程表)、协议书、教案、记录(含家长签字)、送教上门照片;四是建立制度。送教上门服务需在家长同意的前提下,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,每个服务对象每月至少送教2次(不含假期),每次至少2-3个课时,每课时30分钟。以送教上门服务为主,以家庭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辅。如遇特殊情况需更改送教时间的,要及时与送教对象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沟通,并另行确定送教时间。五是经费保障。各学校要加强对“送教上门”经费的使用管理,经费用于购置教学设备、教材、慰问品等,送教教师交通费、住宿费、伙食费等补贴可参照有关管理制度执行。
(四)加强督导考核,树立先进典型。“送教上门”服务纳入督导年度考核内容,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。各学校将送教学生纳入到学校学生管理之中,将送教上门工作纳入到日常教学业务检查之中。因“送教上门”服务工作推进不力,影响教育精准扶贫、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责任单位、责任人,按干部管理权限严肃追责。